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万象 >

呷哺呷哺女总裁被炒后又被赶出董事会 “小火锅第一股”怎么了

时间:2021-06-17点击:
6月14日晚间,呷哺呷哺(00520,HK)公告称,6月11日,董事会决定召开股东特别大会,以罢免赵怡的执行董事职务(建议罢免)。

值得注意的是,5月20日,赵怡刚被解除呷哺呷哺行政总裁职务(CEO)。这也是两个月以来呷哺呷哺高层的第三次变动。

高层频繁变动、财务表现不佳、消费口碑下滑,曾经的“小火锅第一股”怎么了?

执行董事职务被建议罢免

上月才卸任执行总裁

6月14日晚间,呷哺呷哺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决定召开股东特别大会,以罢免赵怡的执行董事职务,自批准建议罢免的普通决议案获通过当日起生效。呷哺呷哺公告

       

呷哺呷哺董事会认为,赵怡的管理方式及理念与董事会其他成员存在重大差异,且允许赵怡继续参与公司的管理将不符合公司及其股东的整体最佳利益。董事会认为,如果建议罢免生效,将不会对集团的营运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5月20日,呷哺呷哺公告,因集团若干子品牌表现未能达致董事会预期,赵怡被解除公司行政总裁职务。这份公告里还提到,呷哺呷哺创始人贺光启将出山,担任行政总裁的职位。更早之前,4月16日,呷哺呷哺旗下凑凑餐饮CEO张振纬离职,同时卸任集团和凑凑餐饮所有职务。

连续两次被罢免的赵怡,其实上任不过两年。2019年8月,呷哺呷哺发布公告称,集团CFO(首席财务官)赵怡已获委任为本集团行政总裁。呷哺呷哺认为,凭借赵怡的背景资历及于集团的广泛经验,本集团将可从中受惠。董事会亦认为委任赵怡担任上述职务将有助于促进本集团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赵怡财务出身,之前在麦当劳中国任职,2012年受贺光启邀请担任CFO;2014年,在赵怡的带领下,呷哺呷哺成功赴港交所上市;5年后,赵怡出任行政总裁;2019年10月,也就是赵怡担任行政总裁的两个月后,呷哺呷哺推出主打年轻消费的子品牌“in xiabuxiabu”。据报道,赵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in xiabuxiabu”是自己主动做的品牌,希望将"一人一锅"的小火锅做到极致。

这一份光鲜亮丽的履历,何以在不到两年内,这位女总裁就被董事会严厉批评“未达到董事会预期”“不符合公司和股东利益”并罢免?

红星新闻就此问题致电呷哺呷哺官方,前台称负责信息披露的工作人员近日业务繁忙。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呷哺呷哺方面的相关回复。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赵怡曾在1月、4月两度减持呷哺呷哺股票,套现合计约3000万港元。而赵怡曾看好的高端化的“in xiabuxiabu”品牌也并没有发展壮大,至今仅有几家门店。

而另一位因“个人原因”离职的高管,凑凑餐饮CEO张振纬,也曾是呷哺呷哺的重要角色。近年来,由张振纬一手创立的湊湊,正是呷哺呷哺成长最快的子品牌,2016年开设第一家店后,5年间扩张至140余家店面,远远超过当年张振玮提出的10年100家店的目标,集团营收占比超过3成。去年疫情期间,湊湊依然新开38家店,收入人民币16.89亿元,同比增长为28.9%。

张振纬离职,赵怡两次罢免,几次人士变动均对呷哺呷哺股价产生了重大影响。4月19日周一开盘,呷哺呷哺早盘大跌逾20%,最低见11.2港元/股,创3个月新低;5月21日,呷哺呷哺收盘价10港元/股,大跌14.9%;6月15日,呷哺呷哺收盘价8.5港元/股,跌0.82%,公司最新市值92.26亿港元。

而从4月15日至今的两个月,呷哺呷哺市值已累计下跌39.67%。

2020年净利润降176.36%

口碑下滑

除了人事变动外,呷哺呷哺的财报表现同样让资本担忧。

今年3月31日,呷哺呷哺发布2020年业绩公告,报告期公司实现收入54.93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9.36%;实现归属股东利润总额183.7万元,同比减少99.36%;扣非后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1.8亿,同比减少176.36%,这是其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呷哺呷哺在年报中解释称,公司营收及利润减少主要是受疫情影响。

具体来看,54.93亿元人民币的收入中,呷哺呷哺餐厅收入为34.64亿元,占比总收入约64.2%,经营利润2.40亿元;凑凑餐厅实现收入16.87亿元,经营利润2.26亿元。

事实上, 呷哺呷哺已经连续多年营收增速下滑了。2018年,呷哺呷哺营收47.34亿元,同比增长29.2%,增速同比下降3.6%;2019年的营收是60.3亿元,同比增长27.4%,增速同比下降1.8%。

与财报数字相适应的,是呷哺呷哺下滑的口碑。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一位消费者表示,之前在呷哺呷哺每顿仅花三四十元就能吃饱,但现在随便一个单人套餐就是六七十元,单点更贵,大概得人均八九十元。“我添三十块钱吃海底捞不好吗?”图片来源:呷哺呷哺2020年财报

       

从三四十元到八九十元,是呷哺呷哺经营战略的改变。

呷哺呷哺在成立之初就定位“一人一锅”的模式,并走价格亲民的大众路线。彼时,吧台就餐形式和传统火锅相结合的形式十分新颖,呷哺呷哺崛起走红,并于10年后登陆港交所,一时风头无两。

但近年来,呷哺呷哺意欲向“网红”“高端”“轻奢”的路线靠近,在品牌形象、产品结构、门店环境、服务模式等方面均作出调整。2017年6月,贺光启在上海宣布新战略,表示呷哺呷哺将从“快餐”转型为“轻正餐”,以“火锅+茶饮”组合来打造“火锅界中的星巴克”。

用钱打造的“精致感”,必然反应在客单价上。财报数据显示,5年过去,呷哺呷哺餐厅的人均消费金额从2015年的46.8元涨到2020年的62.3元,增长了33.11%,而光去年一年就同比增长11.65%。

价格涨了,但是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却没有得到质的提升。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客流量、翻台率和门店数量的减少。

财报显示,2017年至2019年,呷哺呷哺的门店总数分别为759家、934家、1022家和1061家,虽然数量仍在增长,但增速持续下降。翻座率更是直接4连降,2016年-2020年,呷哺呷哺餐厅的翻座率分别为3.4倍、3.3倍、2.8倍、2.6倍、2.3倍。

作为餐饮行业,客流减少,盈利就会下滑,2016至2020年,呷哺呷哺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是39.74%、14.17%、10.07%、-37.71%、-99.36%。

呷哺呷哺想向上改变,消费者却怀念曾经的它。有媒体评价,呷哺呷哺和年轻人之间,隔着一场天大的误会。

业绩表现持续不佳,口碑也连年下滑,资本市场开始用脚投票。今年3月,高瓴资将旗下两大基金合计持有的近1.14亿股呷哺呷哺股份全部清仓;同一天,大摩也将自己手中持有呷哺呷哺的1.04亿股份,减持到0.12亿股份,减持后持股比例由9.25%下降至0.93%。

如何让市场对其重拾信心,可能是呷哺呷哺亟需解决的问题。

红星新闻记者 俞瑶 实习记者 谢雨桐


来源:红星新闻
------分隔线----------------------------